2023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脑卒中患者家庭抗逆力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王会娟,徐亚飞,张伟,袁梦洋,高雨彤,张会敏,朱丽丽
    2023(2):1-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01
    [摘要](108) [HTML](0) [PDF 1.14 M](560)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家庭抗逆力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家庭应对能力,更好地发挥家庭支持功能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中外数据库中关于脑卒中患者家庭抗逆力影响因素的文献,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20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由 2 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纳入文献的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与STATA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患者家庭1318例。患者卒中类型、是否首次发病、照护者职业状态、患者和照护者积极与消极应激反应、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社会支持是脑卒中患者家庭抗逆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脑卒中患者家庭抗逆力不仅受到患者与照护者个人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家庭及外部力量的影响。
    2  脑卒中失语症沟通伙伴沟通交流体验的质性研究
    蔡丽娇,邱丽芳,李泉久
    2023(2):6-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02
    [摘要](98) [HTML](0) [PDF 977.46 K](407)
    摘要:
    目的 了解脑卒中失语症沟通伙伴沟通交流过程中的真实体验,为护理人员制定居家、社区语言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9-12月在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治疗的失语症患者的沟通伙伴11名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分析。 结果 失语症沟通伙伴沟通交流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即沟通交流过程中的困扰、沟通交流方式的探索、沟通交流呈现的结局、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 结论 脑卒中失语症沟通伙伴有沟通交流技能方面的诸多需求,医护人员应将沟通伙伴纳入护理培训对象,并提供专业化培训,从而提高其沟通交流能力,促进患者语言康复。
    3  基于Logistic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构建老年脑卒中患者衰弱预测模型
    张鑫宇,张磊,隋汝波
    2023(2):10-14,1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03
    [摘要](96) [HTML](0) [PDF 2.12 M](405)
    摘要:
    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构建老年脑卒中患者衰弱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预测效能,为早期识别并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衰弱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锦州市某医院就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532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筛选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用R软件绘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列线图,借助神经网络中的多层感知器构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模型预测效能。 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在年龄、独居、吸烟、体育锻炼、高血压、糖尿病、首发脑卒中、睡眠障碍、跌倒史、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80岁、睡眠障碍、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跌倒史、独居为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风险因素,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建模组列线图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 0.908、0.904。 结论 构建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有利于医护人员早期发现发生衰弱的高风险人群。
    4  脑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体验的质性研究
    王开,金爱萍,李燕,杨晓培,费文玲,于晓丽,孟桂林,朱晓萍
    2023(2):15-1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04
    [摘要](99) [HTML](0) [PDF 993.30 K](326)
    摘要: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应用体验,为制定相关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上海市某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康复中心治疗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整理分析。 结果 训练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和8个亚主题,即认可辅助康复效果;辅助康复的积极体验(增加康复积极性、积极反馈促进自我成就感提升);辅助康复的消极体验(体验新鲜事物的畏惧感、训练未达预期导致的挫败感、康复训练中的生理不适感);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的需求(延续性康复训练的需求、对减轻经济负担的需求)。 结论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整体呈现较好康复效果和体验,但仍存在问题和诉求。医护人员应根据其需求,探寻应对策略,完善机器人康复护理体系。
    5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建言效能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王芳,任静,梁轶,胡晓丽,佘程宏,鞠梅
    2023(2):20-2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05
    [摘要](73) [HTML](0) [PDF 977.45 K](292)
    摘要:
    目的 了解护士建言效能感现状,探究其相关因素,为提升护士建言效能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2年1-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贵州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28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建言效能感量表、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包容型领导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护士建言效能感总分(24.98±4.82)分、护士创新行为总分(31.38±6.43)分、包容型领导总分(59.87±10.79)分。不同职位的护士建言效能感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士创新行为(r=0.605)、包容型领导(r=0.511)分别与护士建言效能感呈正相关;护士创新行为中的产生想法和实现想法、包容型领导中的支持认可3个因素进入建言效能感的回归方程(均P<0.05),共解释建言效能感总变异的56.5%。 结论 护士建言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院管理者应该注重提升护士创新行为水平,塑造护理管理者包容型领导风格,以提高护士的建言效能感。
    6  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中心静脉导管管理知识水平的多中心调查分析
    石玉沄,夏姗姗,顾莺,王文超,周红琴,徐红贞,王林娟,春晓,张淑萍,赵雅珣,丁亚平
    2023(2):24-2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06
    [摘要](117) [HTML](0) [PDF 978.27 K](291)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护士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管理知识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循证实践提供资料。 方法 2019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国内6省的6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的481名PICU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VC管理相关知识的调查。 结果 481名PICU护士CVC管理知识正确率达60%及以上者295人,占61.4%。不同学历、职称、年龄、ICU工作年限的儿科ICU护士的CVC管理知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同时考虑学历、职称、ICU工作年限及年龄的影响下,学历依然是儿科ICU护士CVC管理知识的影响因素(OR>1,P<0.05)。 结论 建议加强CVC管理知识的相关教育培训,提高操作者对CVC管理知识的理论水平,从而提高CVC的护理质量 。
    7  基于足形与足底压力的老年糖尿病危险足护足鞋具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王俊思,白姣姣,孙皎,王峥,宋品芳,房晨斐,周琳,石磊
    2023(2):28-3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07
    [摘要](93) [HTML](0) [PDF 1003.61 K](342)
    摘要:
    目的设计基于足形与足底压力的老年糖尿病危险足护足鞋具,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期为预防足溃疡的发生提供有效护具。 方法通过文献回顾、研究团队的前期研究、专家意见以及预实验确定鞋具的设计方案。在上海市长宁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老年糖尿病危险足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穿着根据鞋码统一制作的老人鞋,观察组穿着依据护足鞋具设计方案制作的鞋具,干预3个月。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赤足及穿鞋状态下的足底峰值压力、冲量以及足底压力中心轨迹(center of pressure,COP)曲线等指标。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赤足及穿鞋状态下的足底峰值压力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赤足状态下左、右足的最大冲量、总冲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COP曲线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基于足形与足底压力设计的老年糖尿病危险足护足鞋具,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足底峰值压力、冲量及改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对预防足溃疡具有积极意义。
    8  中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王瑜,黄纯兰,鞠梅
    2023(2):33-3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08
    [摘要](54) [HTML](0) [PDF 1.38 M](313)
    摘要:
    目的 构建中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为减少该类人员并发医院感染风险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5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13例的病历资料,将纳入研究患者随机抽取70%(429例)作为训练集构建预测模型,30%(184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临床效能,并将预测模型以公式和列线图形式呈现。 结果 613例患者中有100例发生了医院感染,感染率约为16.3%。不同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住院时长等)、实验室指标水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等)及治疗措施(化疗、合并激素治疗等)的中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是否发生院内感染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时长、化疗、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中心静脉置管、侵入性操作等是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年龄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是保护性因素(均P<0.05)。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7,内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4。 结论 构建的模型可以作为有效采取措施预防中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9  958例住院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
    黄亚芹,周乐山,田朴,黄玉婷,胡奔,蒋忆遥
    2023(2):38-4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09
    [摘要](85) [HTML](0) [PDF 980.33 K](261)
    摘要:
    目的 评估早产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其血糖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入住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胎龄<37周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以血糖<2.2 mmol/L为低血糖组,血糖正常者为正常组,分析筛选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两组早产儿在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是否为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及孕母是否存在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GA(OR=1.579)、妊娠期高血压(OR=1.872)、妊娠期糖尿病(OR=2.937)和妊娠期甲状腺功减退(OR=1.727)是早产儿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顺产(OR=0.509)是其保护因素(P<0.05)。 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SGA和孕母存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早产儿的血糖管理,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0  情绪智力和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在新护士转型冲击与反馈寻求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戴薇,叶红芳,徐湘荣,刘清媛
    2023(2):42-4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10
    [摘要](59) [HTML](0) [PDF 1001.48 K](239)
    摘要:
    目的 探讨情绪智力及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在转型冲击与反馈寻求行为间的作用机制,为新护士反馈寻求行为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10-11月,方便抽样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12名新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 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情绪智力量表、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量表、反馈寻求行为量表对其调查。 结果 新护士转型冲击、情绪智力、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反馈寻求行为总分分别为(79.11±17.70)分、(83.28±14.22)分、(57.31±12.15)分、(32.28±5.13)分。转型冲击与情绪智力、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反馈寻求行为呈负相关(均P<0.01) ,情绪智力、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反馈寻求行为呈正相关(均P<0.01)。情绪智力和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在转型冲击与反馈寻求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289, 占总效应的47.22%。 结论 转型冲击可通过情绪智力和职业应对自我效能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反馈寻求行为。
    11  共享决策在癌症领域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李佩佩,刘彦慧,牛韩菲菲,于晴,王志虎,班晓辉,李雪纯,张春梅
    2023(2):46-4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11
    [摘要](87) [HTML](0) [PDF 1.34 M](376)
    摘要:
    目的 对共享决策在癌症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研究提供借鉴。 方法 检索1998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12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共享决策在癌症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中的国家、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1684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热点为乳腺癌、前列腺癌、信息、沟通、患者参与、生存质量等。发展趋势为基于循证的高质量系统评价、指南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姑息护理临床实践。 结论 共享决策在癌症领域相关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未来可基于国际热点前沿,结合我国国情,探讨有效方法促进医患间的共享决策。
    12  苏醒室入室低体温胸腔镜患者围术期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陈罡,覃梦洁,徐文青,刘尚昆,郑华,余遥,杜丹丹
    2023(2):50-5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12
    [摘要](70) [HTML](0) [PDF 985.60 K](271)
    摘要:
    目的 分析苏醒室入室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围术期特征,以期为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某院实施胸腔镜肺叶手术患者(n=200)的临床资料,以发生苏醒室入室低体温的85例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的11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特征。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麻醉类型、麻醉时长、入室核心体温、准备时间、入苏醒室时间、 手术结束至入苏醒室时间等项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中班入苏醒室、复合麻醉、麻醉时长、准备时间、手术结束至苏醒室时间是手术患者发生苏醒室低体温的危险因素;BMI、入室核心体温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病例组患者苏醒室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尿量及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护理人员应评估围术期患者年龄、入苏醒室时间、麻醉类型、麻醉时长、准备时间、BMI、核心体温、手术结束至苏醒室时间,积极预防苏醒室低体温的发生,同时关注苏醒室低体温给患者造成的风险。
    13  不同代际居住模式老年人社交活跃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Charls数据的随机森林分析
    刘海虹,刘海宁,车佳郡,陶佳雨,李晓敏
    2023(2):54-57,6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13
    [摘要](222) [HTML](0) [PDF 1.98 M](818)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代际居住模式老年人社交活跃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科学提升老年人社交活跃度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8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甄别共居和独居老人社交活跃度的影响因素,并预测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 结果 所有老人的高社交活跃度比例为26.88%;独居老人的高社交活跃度(18.8%)所占比重高于共居老人(8.1%)。年龄、身体功能障碍、养老金等变量对共居和独居老人的社交活跃度均具有预测作用,疼痛困扰和生命期望仅对独居老人的社交活跃度有预测作用,其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共居:AUC=0.86;独居:AUC=0.82)。 结论 老年人高社交活跃度比例较低。随机森林的预测模型结果验证了老年人社交活动的影响交互理论框架的适用性。
    14  艾滋病心理痛苦的概念与结构要素研究
    马海棋,翟惠敏,李娟,马玥,梁思静
    2023(2):58-6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14
    [摘要](55) [HTML](0) [PDF 1.01 M](248)
    摘要:
    目的 分析艾滋病心理痛苦的概念、结构要素及其内涵,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心理痛苦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在前期Walker及Avant概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初步拟定艾滋病心理痛苦概念及结构要素。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艾滋病心理痛苦的概念结构模型。 结果 2轮专家咨询有效回收率分别是90.91%和90.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83、0.925,专家意见的总协调系数分别为0.180、0.210。通过专家咨询初步确立了艾滋病心理痛苦的概念、4个维度与8项构成要素,最终确定的维度要素重要性赋值为4.44~4.85、变异系数为0.07~0.14,构成要素重要性赋值为4.39~4.89、变异系数为0.07~0.16。 结论 界定的艾滋病心理痛苦概念及结构要素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今后开发、完善或选择测量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15  基于网络的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初产妇孕晚期体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吴碧瑜,戴亚端,高玉玲,郭进华,林丽媛
    2023(2):63-6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15
    [摘要](119) [HTML](0) [PDF 975.87 K](247)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的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初产妇孕晚期体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孕晚期体质量管理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12月福建省泉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卡且规律产检的初产妇140名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产期体质量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线上孕妇学校的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进行体质量管理。比较两组初产妇孕晚期的体质量管理情况、顺产率、巨大儿及低体重儿出生率的差异。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体质量管理情况、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巨大儿和低体重儿出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基于线上孕妇学校的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初产妇进行体质量管理,可科学管理孕晚期体质量,提高顺产率,降低巨大儿及低体重儿出生率。
    16  全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术后居家康复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杨琳,王萱,李慧武,杨志英,阮洪
    2023(2):67-7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16
    [摘要](88) [HTML](0) [PDF 973.87 K](348)
    摘要:
    目的 深入了解全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在居家康复阶段的体验,为制定居家情境下的延续护理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出院的10例老年患者(≥60岁)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居家康复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满意功能改善与担忧不适症状并存,与康复训练的困难博弈,需要外界支持。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在居家康复阶段存在症状管理、多学科制定动态康复训练方案以及医疗咨询的需求,应联合线上远程医疗技术、线下多级医疗机构的资源,为患者提供专业支持,鼓励照护者参与出院准备,提供环境设施建议,保障外界支持,促进居家快优康复。
    17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居家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张静,杨龙飞,刘宇,高岩
    2023(2):71-7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17
    [摘要](59) [HTML](0) [PDF 1017.11 K](408)
    摘要:
    目的 对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居家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中应用的研究进行范围审查,以全面了解其康复训练的优势与不足。 方法 按照范围综述写作指南, 在9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2021年8月31日以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筛选、汇总和分析。 结果 纳入30篇文献,对其发表时间、研究地点、研究类型、干预方法、干预时长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对患儿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建议未来开发更多个性化的康复项目,在治疗团队指导下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
    18  基于CiteSpace的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潘荣佳,桂思杰,何玉莲,曾清清,曾谷清
    2023(2):76-7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18
    [摘要](148) [HTML](0) [PDF 1.15 M](746)
    摘要:
    目的 分析近10年国内外髋部骨折术后康复领域的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近10年发表的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相关的研究文献,运用VOS viewer和CiteSpace 5.8.R1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包括发文趋势、期刊分布、关键词共现和聚类、时区图、突现词分析。 结果 共检索得到3631篇文献,国内外发文量呈整体增长趋势,较有影响力的期刊为《BMC Geriatrics》《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促进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干预、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能力等方面,深化理论研究、跨学科新技术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结论 国内髋部骨折术后康复领域研究不断深化,但与国外仍存在差距;建议研究者借鉴国外研究,加强学科间合作,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理论,构建更加科学和本土化的康复模式。
    19  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职业抱负对工作形塑的影响研究
    陈玲玲,潘疆疆,陈圆圆
    2023(2):80-82,8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19
    [摘要](83) [HTML](0) [PDF 1.82 M](389)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职业抱负对工作形塑的影响,以期改善其工作形塑,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方法 2021年1-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浙江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1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资料问卷、工作形塑量表和职业抱负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工作形塑得分(67.03±15.92)分,职业抱负得分(17.58±5.81)分。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抱负、组织氛围和职务是护士工作形塑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医院管理者可引导临床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明确自身的职业追求,营造积极包容的组织氛围,帮助护士平衡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提高工作形塑水平。
    20  家庭照顾者安宁疗护满意度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王瑞博,崔盼盼,唐涵,郜心怡,付航,殷露,刘芸梦,陈长英
    2023(2):83-8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20
    [摘要](84) [HTML](0) [PDF 981.46 K](1112)
    摘要:
    21  移动健康应用程序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
    王婧婷,郑朱婷,董小兰,袁长蓉
    2023(2):87-9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21
    [摘要](83) [HTML](0) [PDF 1019.29 K](1131)
    摘要:
    22  国外临床研究护士培训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梦诗,周玲君,薛芊
    2023(2):92-9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22
    [摘要](74) [HTML](0) [PDF 958.35 K](833)
    摘要:
    23  创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王艺燕,何凌霄,欧阳朝威,廖灯彬
    2023(2):95-9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23
    [摘要](106) [HTML](0) [PDF 956.81 K](553)
    摘要:
    24  限时饮食对超重/肥胖人群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朱萍,毕钰,卢元峰,张爱华
    2023(2):98-10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24
    [摘要](66) [HTML](0) [PDF 990.05 K](248)
    摘要:
    目的 评价限时饮食对超重/肥胖人群的干预效果,以期为相关人群饮食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限时饮食应用于超重/肥胖人群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共440例参与者,其中干预组218例、对照组222例。与常规饮食相比,限时饮食能明显改善超重/肥胖人群的体重、血压和空腹血糖(均P<0.001);但在改善血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限时饮食可明显改善超重/肥胖人群的体重、血压和空腹血糖,在改善血脂方面效果不明显,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论证。
    25  患者家属ICU后心理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程志强,张宝珍,夏娇云,严宪峰,王小星,闫程坤,付焕旭
    2023(2):102-10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25
    [摘要](106) [HTML](0) [PDF 1.01 M](256)
    摘要:
    目的 总结患者家属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family,PICS-F)心理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5月,纳入关于PICS-F心理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文献,并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10 756名研究对象),PICS-F心理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8%。患者年龄≤65岁(OR=1.06)、患者入住ICU>6 d(OR=4.72)、APACHE Ⅱ评分高(OR=5.95)、患者死亡(OR=1.90)、家属为女性(OR=4.07)、家属为配偶(OR=2.24)、家属有心理疾病史(OR=3.77)、家属学历为中学水平以下(OR=1.07)是PICS-F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除关注患者本身外,还应该针对以上高危人群的心理状态进行早期干预,避免PICS-F心理功能障碍的发生 。
    26  一例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患儿的护理
    沈震,丁亚平,夏姗姗
    2023(2):107-10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26
    [摘要](131) [HTML](0) [PDF 943.70 K](240)
    摘要:
    从肺部感染护理、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等方面总结1例既往健康、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的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患儿的护理经验。经过12天积极治疗及护理,患儿病情稳定转普通病房。
    27  一例多囊肝患者行肝移植术后并发呼吸衰竭及移植肝功能不全的护理
    刘莹,崔亚娟,李京,于颖
    2023(2):110-11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27
    [摘要](67) [HTML](0) [PDF 947.82 K](268)
    摘要:
    总结1例多囊肝患者行肝移植术后并发呼吸衰竭及移植肝功能不全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经鼻高流量氧疗结合呼吸肌功能锻炼,改善肺功能;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治疗方案,促进肺康复;实施精准的人工肝支持治疗,期间做好凝血功能观察,落实出血防范措施;免疫抑制剂的精准化管理,加速肝功能恢复;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状态;药物联合负性情绪管理策略,改善焦虑及失眠。经过21 d的诊疗与护理后,患者康复出院。
    28  头位角度预警器对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体位支持的效果分析
    周玲玲,戈晓华,何艳,缪珏
    2023(2):113-11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2.028
    [摘要](125) [HTML](0) [PDF 1.25 M](387)
    摘要:
    目的 探讨头位角度预警器在视网膜脱离术后强迫体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体位准确率提供保障。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院眼科行单眼视网膜复位术的患者260例(260眼)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2021年3-7月收治的130例患者和对应眼科护士28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体位支持与目测监测法;2021年8-12月收治的130例患者和对应护士28名作为观察组,采用头位角度预警器的体位支持与基于电子报警装置的监测法。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体位准确率和护士任务负荷程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使用头位角度预警器后,术后连续48 h的强迫体位执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680,P<0.001)。观察组护士任务负荷指数得分为(73.36±7.05)分,低于对照组[(86.07±5.50)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7.528,P<0.001)。 结论 头位角度预警器替代传统的人工监测方式,发挥电子化监测方式的精确优势,有效解决体位护理难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