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0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叙事护理不是叙事疗法:论叙事护理学的底层逻辑
    杨晓霖
    2024, 41(12):1-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01
    [摘要](272) [HTML](0) [PDF 919.17 K](469)
    摘要: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产生价值的底层逻辑,以帮助护理人员正确认知叙事护理学.方法 从叙事护理在中西方发展的现状出发,以中国叙事医学逻辑体系为参照,运用文献综述与理论构建方法,剖析叙事护理学的底层逻辑,解析叙事护理和叙事疗法的根本区别.结果 叙事护理是一种与循证护理互补的护理研究、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实践思维;而叙事疗法则是心理学下面的一种实践路径,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结论 叙事护理学是一门运用叙事思维回应和化解护理语境下不同主体遭遇的叙事危机,如民众因生命健康叙事素养缺失而导致的健康危机、护理人员因职业叙事自我不够强大而出现职业倦怠问题、患者因叙事闭锁而陷入的慢性疾病状态,实现高质量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
    2  老年慢性病合并衰弱患者信息需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邓欣彤,宫静,杨滨旭,杨怡菲,周静
    2024, 41(12):6-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02
    [摘要](105) [HTML](0) [PDF 909.00 K](151)
    摘要:
    目的 构建住院老年慢性病合并衰弱患者信息需求评价指标,为相关评估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 方法 在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的基础上,通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住院老年慢性病合并衰弱患者信息需求评价指标体系,以构建的指标体系为依据编制测评问卷;并将其应用于300名老年慢性病合并衰弱患者以验证信效度。 结果 构建的住院老年慢性病合并衰弱患者信息需求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生理信息需求、心理信息需求、社会信息需求)、11个二级指标和53个三级指标构成,其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9,2轮函询后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分别为0.908、0.923,一级指标与总指标系统的相关系数为 0.653~0.971。 结论 构建的住院老年慢性病合并衰弱患者信息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客观、系统、信效度良好,可作为评估老年慢性病合并衰弱患者住院期间信息需求的测量工具
    3  基于应用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的干预方案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久坐行为影响研究
    史美英,沈莹,刘文娟,姜明慧,朱艳梅,庄海峰,韩冰,娄明
    2024, 41(12):10-1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03
    [摘要](93) [HTML](0) [PDF 930.61 K](130)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行为过程取向(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HAPA)理论的干预方案对减少老年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久坐行为的护理效果。 方法 2023年8-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区,将心内科1病区设为对照组,5病区设为干预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方案;分别于4个节点:干预前、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比较两组久坐行为每日总时间和单次最长时间、每日总步数、步行速度以及自我效能的变化。 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每日总时间和单次最长时间低于对照组,而每日总步数和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步行速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减少老年HF患者久坐行为,同时提升患者活动自我效能。
    4  八段锦运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跌倒效能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郑丽维,饶玉莲,方晓鸿,陈丰,林春霞,汪永杰
    2024, 41(12):15-1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04
    [摘要](93) [HTML](0) [PDF 922.32 K](213)
    摘要:
    目的 探讨八段锦运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跌倒效能和平衡能力的影响,为制订预防老年患者跌倒措施提供现实依据。 方法 2022年5-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八段锦干预,共干预12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跌倒效能评分、平衡能力和下肢肌肉力量等指标。 结果 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者跌倒效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平衡能力比较中,观察组闭目直立试验时间高于对照组,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下肢肌肉力量比较中,观察组患者5次坐立测试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八段锦运动能有效增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跌倒效能,提高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对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5  产后16~20周骨盆带疼痛快速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李春兰,刘志慧,王丽珠,陆秀娟,朱红燕,罗晓华
    2024, 41(12):19-2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05
    [摘要](70) [HTML](0) [PDF 926.67 K](97)
    摘要:
    目的 构建产后16~20周骨盆带疼痛(pelvic girdle pain,PGP)快速预测评分模型,为临床提供快速判断PGP风险的简易工具。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漳州、无锡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复诊的产后16~20周产妇为研究对象。筛选PGP影响因素后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前体质量指数≥24、孕前下腰痛、孕期下腰痛、婴儿主要照顾者为产妇、最近1周哺乳姿势为坐姿、经产妇、剖宫产均为产后PGP影响因素。建模组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88,最佳截断值5.5,敏感度74.88%,特异性66.67%。院内验证组AUC为0.790,敏感度7391%,特异性68.53%。院外验证组AUC为0.760,敏感度70.21%,特异性66.67%。0~2分为PGP极低风险组,3~5分低风险组,6~10分为高风险组,11~15为极高风险组。 结论 构建的产后16~20周PGP风险预测评分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方便临床对产妇PGP风险进行快速评估。
    6  孕妇产前抑郁合并焦虑情绪的类别差异与特点分析
    李敏,刘海燕,黄凡艳,雷婷婷,马海拢,马丽媛,刘文婷,陈瑜
    2024, 41(12):23-2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06
    [摘要](52) [HTML](0) [PDF 1.09 M](131)
    摘要:
    目的 分析孕妇产前抑郁情绪合并焦虑的类别差异,为临床针对性地开展孕妇情绪健康管理与护理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方法 2021年3-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中山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门诊产检的882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健康问卷、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易感人格类型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 孕妇产前的抑郁检出率为32.4%(286/882),焦虑检出率为37.3%(329/882),抑郁情绪合并焦虑检出率为24.6%(217/882);其潜在类别划分为低抑郁低焦虑情绪组(35.0%)、低抑郁高焦虑情绪组(21.4%)、高抑郁高焦虑情绪组(23.6%)、高抑郁低焦虑情绪组(20.0%)。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是不同潜在类别孕妇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合并焦虑检出率较高,可分为4个不同的潜在类别。医护人员应根据孕妇的不同情绪类别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改善其情绪症状,提高护理干预效果。
    7  积极心理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闫高慧,燕美琴,段爱旭,曹馨月,赵艳华
    2024, 41(12):27-3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07
    [摘要](84) [HTML](0) [PDF 922.28 K](221)
    摘要:
    目的 验证积极心理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2023年4-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7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5名和对照组35名。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总体幸福感得分和睡眠质量。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广泛性焦虑量表得分为(5.91±2.42)分,低于对照组的(9.89±2.97)分;抑郁症筛查量表得分为(5.09±2.39)分,低于对照组的(8.69±2.46)分;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为(79.26±6.07)分,高于对照组的(70.77±6.86)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为(5.66±1.14),低于对照组的(6.86±1.7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积极心理干预可以降低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的总体幸福感,改善其睡眠质量。
    8  网约护士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特征要素的质性研究
    黄南杏,胡夏菊,车运秋,何朝珠
    2024, 41(12):31-3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08
    [摘要](61) [HTML](0) [PDF 927.20 K](109)
    摘要:
    目的 了解网约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真实体验,凝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要素,为网约护士的选拔、考核和培训提供参考。 方法 2023年3-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江西、湖南和河南省7所三级甲等医院的网约护士和相关护理管理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结果 共归纳出网约护士应对突发事件应具有:知识与技能、应急处置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等能力。 结论 网约护士需具备多方面能力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应重视加强应急能力培养,以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健康发展。
    9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产妇母乳喂养动机影响因素分析
    王洁,杨青,幸超群,高娥,张明月,孔秀坤
    2024, 41(12):35-3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09
    [摘要](91) [HTML](0) [PDF 1017.89 K](128)
    摘要:
    目的 探究产妇母乳喂养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怀化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产科分娩住院的406对产妇及其配偶,采用母乳喂养动机量表、母乳喂养知识量表、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和LASSO回归方法探讨产妇母乳喂养动机的影响因素。 结果 产妇母乳喂养动机水平为(63.19±14.18)分。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产后抑郁水平、妊娠并发症、家庭人均月收入是母乳喂养动机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51.5%的变异量,其中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为首要因素。 结论 产妇母乳喂养动机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可结合本模型制订护理措施以提高产妇母乳喂养动机,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10  白血病患儿父母二元应对在负性情绪和家庭功能间的主客体互倚中介模型分析
    王永利,于海玲,梁依,贾东梅
    2024, 41(12):39-4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10
    [摘要](83) [HTML](0) [PDF 923.30 K](157)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儿父母二元应对在负性情绪和家庭功能间的主客体互倚中介关系。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白血病患儿父母221对,采用二元应对量表(dyadic coping inventory,DC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中文版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 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s,FACES)对其进行调查,通过主客体互倚中介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 白血病患儿父母焦虑得分均对自身DCI得分存在主体效应(β=-0.50、-0.20),患儿母亲焦虑对父亲DCI得分存在客体效应(β=-0.35),患儿父母的DCI得分均对自身及配偶FACES得分存在主客体效应(β=0.37、0.33、0.17、0.11)。白血病患儿父母DCI得分在母亲焦虑与FACES得分间的中介效应为61%和47%;在父亲焦虑得分与FACES得分间的中介效应为94%和72%。 结论 患儿父母家庭功能不仅受自身影响,也受伴侣的影响,需关注患儿父母二元交互水平对焦虑和家庭功能的影响,以父母为整体进行干预,提高家庭功能稳定性。
    11  2014-2024年基于知识图谱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热点及趋势
    张山,刘璐,丁舒,吴瑛
    2024, 41(12):43-4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11
    [摘要](115) [HTML](0) [PDF 1.03 M](324)
    摘要:
    目的 梳理近10年基于知识图谱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的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应用信息化技术助力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包含年发文量、国家、机构、共被引期刊以及关键词聚类等。 结果 最终纳入了114篇英文文献,中国发文量最多(52篇,占45.61%)。3个研究热点分别为知识图谱的构建数据基础、构建技术与方法和实际应用,未来研究主要围绕本体、疾病、精准医疗、机器学习、数据库和知识表示。 结论 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至基于知识图谱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中,为医院管理者推动医院信息化提供了参考价值。
    12  尊严疗法在癌症晚期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田玉麒,游雪梅,李繁荣,赵凤娟,林秋华
    2024, 41(12):48-5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12
    [摘要](87) [HTML](0) [PDF 935.48 K](270)
    摘要:
    目的 对尊严疗法在癌症晚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明确尊严疗法的应用形式、内容、干预时长和患者结局等,为后续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APA 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总结并报告研究结果。 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主要探讨尊严疗法在对癌症晚期患者心理、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等的影响;干预形式包括面对面和线上访谈;干预内容源于Chochinov尊严模型,包括维护尊严观点和对家人朋友的建议和祝福,具有个性化、创造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干预时长约30~120 min。 结论 尊严疗法对癌症晚期患者具有支持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拓展尊严疗法的开展形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尊严疗法体系,同时延长随访时间,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再次干预以确保长期干预效果。
    1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社会支持对治疗负担的影响:屈服应对的中介作用
    陈俊杰,余敏睿,唐朝桢,刘文慧,阮亮,冯晓瑜,张国龙,马春花
    2024, 41(12):52-5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13
    [摘要](68) [HTML](0) [PDF 1.00 M](169)
    摘要:
    目的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治疗负担现状,并探讨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治疗负担之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21名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慢性病共病患者治疗负担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 CHF患者治疗负担总分为14.6(8.3,20.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3.57±6.06)分。在应对方式中,面对14.0(11.0,16.0)分,回避16.0(15.0,16.0)分,屈服9.0(6.0,11.0)分。社会支持与治疗负担、屈服应对呈负相关(P<0.05);屈服应对与治疗负担呈正相关(P<0.05)。屈服应对是社会支持和治疗负担之间的中介变量(效应值:-0.154),中介效应占34.07%。 结论 CHF患者的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屈服应对影响治疗负担。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更加关注低社会支持的CHF患者,同时要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减轻其治疗负担。
    14  基于CiteSpace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症状管理的可视化分析
    万艺,吴霞,陈阅薇,梁湘,曾珊,刘花艳
    2024, 41(12):57-6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14
    [摘要](47) [HTML](0) [PDF 1.10 M](100)
    摘要:
    目的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患儿症状管理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其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为未来SMA患儿的护理提供新思路。 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核心合集中2009—2023年收录的SMA患儿症状管理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6.3.R1软件对该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495篇文献,当前研究热点为SMA患儿的自然病程记录、运动功能管理、呼吸功能监测以及诺西那生钠治疗。 结论 未来SMA患儿症状管理的研究应重视多学科合作,制订精准症状管理指南,指导SMA患儿全病程管理。
    15  乳腺癌术后患者体像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郭子菡,马伟光
    2024, 41(12):61-6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15
    [摘要](80) [HTML](0) [PDF 897.89 K](171)
    摘要:
    16  儿童安宁疗护需求筛查工具的研究进展
    王瑞博,崔盼盼,陈素艳,梅永霞,孙巧枝,张杰,樊宝钰,张振香
    2024, 41(12):64-6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16
    [摘要](57) [HTML](0) [PDF 1.02 M](203)
    摘要:
    17  ICU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
    王静怡,郑红玲,刘茂,高奇,向明芳
    2024, 41(12):67-6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17
    [摘要](70) [HTML](0) [PDF 894.80 K](690)
    摘要:
    18  童年创伤性经历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现状及策略应对
    赵凯璐,王妍炜,李灿灿,雷亚星,吴方萍,魏晨曦
    2024, 41(12):70-7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18
    [摘要](51) [HTML](0) [PDF 935.07 K](110)
    摘要:
    19  护士给药中断事件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楹,赵伟,王绪,李子榕,马伟光
    2024, 41(12):74-7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19
    [摘要](121) [HTML](0) [PDF 919.71 K](857)
    摘要: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给药中断事件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2024年3-4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护士12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工作场所中断测量量表、中文版护士用药安全能力量表等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给药中断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有85.6%(107/125)的护士在给药过程中意识到中断事件的发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用药安全能力、学历、给药中断事件了解程度是护士给药中断事件发生的负向影响因素,任务负荷指数是护士给药中断事件发生的正向影响因素,该模型可解释给药中断事件24.3%的变异。 结论 护士给药中断事件发生频率处于中高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并识别给药中断事件的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减少给药中断事件的发生。
    20  基于Brown高级护理实践模式:淋巴水肿高级护理实践的管理与探索
    李云,侯胜群,陈雅琼,张霞,张莹莹,汤立晨,陆箴琦,张晓菊,裘佳佳
    2024, 41(12):78-8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20
    [摘要](76) [HTML](0) [PDF 915.45 K](184)
    摘要:
    目的 探索并构建符合肿瘤专科医院特色的淋巴水肿高级护理实践模式。 方法 基于Brown高级护理实践模式,构建岗位,确定高级护理实践范畴,明确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开展淋巴水肿高级护理实践并进行评价。 结果 门诊就诊患者逐年增多,本院患者中0期患者占比逐年增高。高级护理实践团队逐步壮大,成员对淋巴水肿高级护理实践满意度为94.12%。 结论 淋巴水肿高级护理实践有利于淋巴水肿患者全程管理,利于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
    21  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商君婷,陈燕,赵军亚,宋雪青,许翠萍
    2024, 41(12):82-8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21
    [摘要](62) [HTML](0) [PDF 997.53 K](86)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的质性研究。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中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参与ACP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法进行结果整合。 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提炼24个研究结果,归纳为8个新类别,综合出4个整合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参与ACP态度不一致、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参与ACP的益处、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参与ACP的障碍、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对ACP的实施建议。 结论 养老机构应组建ACP跨专业协作团队,强化信息支持,改变老年人及家属的负面态度,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减轻家属决策负担。
    22  志愿者参与安宁疗护实践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张一航,杨梓楹,江锌枝,王夏强
    2024, 41(12):86-9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22
    [摘要](59) [HTML](0) [PDF 1.03 M](139)
    摘要:
    目的 系统整合志愿者安宁疗护(palliative care,PC)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为促进PC志愿服务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纳入有关志愿者参与PC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2月,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文献进行Meta整合。 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提炼出50个研究结果,形成12个类别,汇总成6个整合结果:志愿者参与PC的因素、志愿者PC服务项目、志愿者参与PC的情绪体验、志愿者应对方式、志愿者个人收获、志愿者PC实践影响因素。 结论 志愿者在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建议构建良好服务支持系统,促进PC发展。
    23  问题提示列表在术前医患沟通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郭淼,吕利明,吕宏旭,杨艳霞,王琪,薄纯圆
    2024, 41(12):91-9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23
    [摘要](55) [HTML](0) [PDF 929.03 K](135)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问题提示列表(question prompt list,QPL)在术前医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The Coc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Clinical Trials中与QPL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7月。2位研究者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后,提取文献资料并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 QPL有助于提高医患沟通效率和沟通满意度、满足患者围术期知识需求、促进术前决策参与及提升决策满意度,对于改善术前沟通对象心理情绪的作用尚不显著。 结论 QPL对于术前医患沟通有促进作用,值得在术前谈话中探索应用;受文献数量及质量的限制,其临床应用价值仍待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24  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恐惧心理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李雯欣,涂惠,彭莹,程婷,张娜,陈祎慧
    2024, 41(12):95-9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24
    [摘要](58) [HTML](0) [PDF 1.27 M](181)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心血管病患者运动恐惧心理体验,为促进患者参与心脏康复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PsycINFO、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关于心血管病患者运动恐惧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25日。采用汇集性整合进行Meta整合。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提炼出33个研究结果,归纳为11个类别,综合成4个整合结果:恐惧担忧;应对不良;知识缺乏和信息冲突;渴望支持需求。 结论 心血管病患者运动恐惧心理普遍存在,问题突出;应加强关注,提供全方面支持,促进患者积极应对。
    25  护理人员对家庭参与式护理的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杨潍羽,陈勤,陈琦慧,马晨晓,张亚男,苟蒙雨
    2024, 41(12):100-10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25
    [摘要](72) [HTML](0) [PDF 951.61 K](223)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护理人员对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的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CIHANL、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护理人员对家庭参与式护理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1日,采用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英文文献2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家庭参与式护理的态度得分为86.93分(95%CI:83.75~90.11),护理人员对该模式持积极态度。年龄为50岁以上、女性、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工作场所为其他医疗机构、工作年限≥15年、参加过家庭参与式护理培训课程的护士群体对家庭参与式护理持有更积极的态度。 结论 国内外护理人员对家庭参与护理模式持积极态度。而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建议国内学者可开展相应调查研究,为我国相关政策措施、培训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
    26  一致性学习策略在急危重症护理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荣欣雯,史蕾,秦芳,方雅璇,魏天琪
    2024, 41(12):105-10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26
    [摘要](52) [HTML](0) [PDF 924.36 K](95)
    摘要:
    目的 探究一致性学习策略在急危重症护理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科大学三年级的93名护理学本科生(简称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致性学习策略设计教学方案并进行应用。比较教学前后护生认知参与水平及自主学习能力,并使用教学效果及满意度问卷了解学习效果及体验。 结果 教学活动后,护生深层认知参与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均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1.4%(85/93)的护生认为该教学活动“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应用”和“有助于提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3.9%(78/93)的护生“总体上感到满意”。 结论 一致性学习策略有助于提升护生认知参与水平,激发护生学习动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7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关键问题确认
    黄晓彤,王姿璎,杨晓云,乔烁,杨浩然,杨晓
    2024, 41(12):109-11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27
    [摘要](95) [HTML](0) [PDF 901.55 K](215)
    摘要:
    目的明确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通过界定关键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方法系统收集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的165篇文献,建立问题评阅库;依据“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将问题归纳总结,通过计算严重性、重要性及优先解决指数确定该领域的关键问题。 结果共形成26类问题。其中,临床带教老师能力不足,多照搬本科带教方法;缺乏全国统一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不够细化;临床实践要求不明确,缺乏统一的临床实践考核标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不足,批判性思维、科研创新能力及临床决策能力较为薄弱,是该领域的关键问题。 结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现存的关键问题,提示应从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及人力资源上着手改进,以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28  护理本科跨专业创新训练课程的实践研究
    蒋玉宇,徐舟楠,王慧,滕丽萍,王姗姗,邵靖
    2024, 41(12):113-11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12.028
    [摘要](57) [HTML](0) [PDF 912.55 K](171)
    摘要:
    目的 探究跨专业教育在护理本科创新训练课程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高校护理本科二年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为研究对象,将2019级护生设为对照组(n=41),2020级护生设为干预组(n=41)。对照组开展常规的创新训练课程,干预组开展跨专业创新训练课程。课程实施后通过访谈了解护生对自身创新能力的评价,并比较两组护生的学习成果、跨专业协作能力和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 结果 访谈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激发想象力、引发好奇心、感受未知与挑战、成长。课程实施后,干预组护生的学习成果更具创造性,干预组护生的跨专业协作能力和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跨专业创新训练课程改进了传统创新训练课程实施的效果,在提升护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潜力,在提升护生的跨专业准备度和能力方面具有优势。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