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42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急诊情景下护士道德困境体验的质性研究
    于传山,倪婷婷,刘星宇,于海龙,顾志娥
    2025, 42(5):1-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01
    [摘要](14) [HTML](0) [PDF 954.59 K](9)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情境下护士道德困境的体验.方法 2023年8-11月,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的15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情景下护士道德困境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8 个亚主题,即急诊护士面临的道德挑战(生命救治与优质护理的权衡、医患间价值观的冲突、医护关系的不平衡、组织约束和公平护理的抉择)、遭遇道德困境时的情感体验及应对方式.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寻求急诊情境下护士道德困境的根源,帮助其提升伦理专业素养、增强其道德韧性及营造良好的伦理氛围,以缓解护士的道德困境,促进其积极的道德行为.
    2  急危重症患者代理决策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崔梦娇,黄萍,夏莹,梅天舒,方方,陈璐
    2025, 42(5):5-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02
    [摘要](14) [HTML](0) [PDF 1.01 M](9)
    摘要:
    目的 探究急危重症患者代理决策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潜在剖面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71名急危重症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替代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对代理决策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 急危重症患者代理决策者疾病不确定感分为低不确定感组(16.61%)、中不确定感组(61.99%)、高不确定感组(21.40%)3个潜在剖面。决策自我效能、决策者与患者关系、患者自理能力是代理决策者疾病不确定感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急危重症患者代理决策者疾病不确定感存在群体差异性,可为制订个性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3  思维导图联合科普实践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凤萍,杜萍
    2025, 42(5):10-1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03
    [摘要](4) [HTML](0) [PDF 1.16 M](3)
    摘要: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联合科普实践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某医学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大三学生105人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对照组53人、观察组52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取思维导图联合科普实践教学法。教学结束后,统计观察组学生科普实践活动参与情况;比较两组学生期末理论测试成绩;调查观察组对该教学方法的认同情况。结果 观察组学生积极参加科普实践活动,对新教学模式表示认同,且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总分、干预章节得分和案例分析题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联合科普实践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其临床伦理思维和伦理决策能力,提升职业人文素养,增强综合能力。
    4  痴呆患者照顾者代理决策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杨滕,李雯,闫路瑶,卢楠,李梦洁,苟晓瑜,孙旭,冷敏敏,李媛媛,杨丽娟
    2025, 42(5):14-1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04
    [摘要](10) [HTML](0) [PDF 1.40 M](2)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痴呆患者照顾者代理决策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PsycINFO、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痴呆患者照顾者代理决策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1月。采用汇集性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整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归纳为9个类别,整合成3个结果:决策过程的困境与挑战、决策角色的适应与转变、决策情境的权衡与抉择。结论 痴呆患者照顾者代理决策体验复杂多样,家庭、医疗机构、政府和社会等各个部门应关注痴呆患者照顾者代理决策的体验,并提供全方位指导和帮助,以减轻痴呆患者照顾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角色认同感和决策效能感。
    5  重症监护室代理决策者决策后悔的研究进展
    喻小丽,秦烺,张洪涛,邱业银,万薇薇,李小悦
    2025, 42(5):19-2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05
    [摘要](7) [HTML](0) [PDF 962.16 K](1)
    摘要:
    6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朱霆,马千里,杨细虎,王宜庭
    2025, 42(5):23-2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06
    [摘要](7) [HTML](0) [PDF 968.19 K](5)
    摘要:
    目的 构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围术期气管插管护理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并结合“结构-过程-结果”质量模型,初步构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开展2轮专家函询,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1.30%及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5、0.91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08、0.138(均P<0.05),最终形成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 10个、三级指标34个。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值得临床借鉴。
    7  四川省经历工作创伤体验助产士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郑瑜,潘虹燊,王鑫,吴玲,陈绍传
    2025, 42(5):28-3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07
    [摘要](5) [HTML](0) [PDF 963.46 K](2)
    摘要:
    目的 了解助产士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4-7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四川省2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20名助产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助产士创伤后成长得分为(76.09±9.4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平均月收入水平、心理弹性、压力知觉、积极应对方式是助产士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2.7%。 结论 四川省助产士创伤后成长处于较高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培养和发展助产士乐观、坚韧的心理素质,改变助产士的不良认知图式,并激发其有效应对,以进一步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8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全程个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于秀丽,徐兆宁,于停停,朴丽
    2025, 42(5):32-3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08
    [摘要](2) [HTML](0) [PDF 981.34 K](2)
    摘要:
    目的 构建基于达标理论的全程个案管理模式方案,探讨其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筛选、评价、汇总和2轮专家咨询形成全程个案管理模式方案。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38例SU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个案管理模式。采用1 h尿垫试验、盆底肌锻炼(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依从性问卷、Glazer评估和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FMT依从性、1 h尿垫试验、Glazer评估和ICIQ-SF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全程个案管理模式可提高SUI患者的盆底肌锻炼依从性,改善其健康结局。
    9  癌症幸存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同步赋能概念分析
    孙婕,邾萍,陈宇,张柳柳,智晓旭,杜世正
    2025, 42(5):37-4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09
    [摘要](7) [HTML](0) [PDF 1.27 M](7)
    摘要:
    目的 分析并阐明癌症幸存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同步赋能概念内涵。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MEDLINE中癌症幸存者及其照顾者同步赋能相关研究,应用Walker & Avant概念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9篇文献,确定癌症幸存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同步赋能定义属性为癌症幸存者-主要照顾者共同体确立、尊重与合作关系形成、知识与技能获取、癌症症状同步管理;前因包括个体、人际及社区因素;结局包括增强癌症幸存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癌症症状管理能力、提升双方积极心理状态、促进家庭关系稳定。结论 癌症幸存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同步赋能是癌症患者实现良好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应结合癌症幸存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同步赋能概念内涵,制订相应干预策略,以提升癌症幸存者生活质量。
    10  儿童及青少年癌症患者对社会参与认知及体验的质性研究
    王梦佳,武雨晨,雷金金,冀静兰,李丹,张瑞星
    2025, 42(5):41-4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10
    [摘要](3) [HTML](0) [PDF 961.11 K](3)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癌症患者对社会参与的认知及体验。方法 2023年9-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6例儿童及青少年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资料,并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及青少年癌症患者对社会参与的认知及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癌症治疗引起的社会性断裂、儿童及青少年癌症患者社会参与的主要表现是学校参与、儿童及青少年癌症患者对社会参与概念的主要认知是人际互动、儿童及青少年癌症患者疾病语境下的社会参与困境。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社会参与受限,未来应关注儿童及青少年癌症患者治疗期间的社会参与情况,提供系统性、多层次的干预策略。
    11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认知的质性研究
    向毅明,谢薇,刘慧,刘青,张红
    2025, 42(5):45-4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11
    [摘要](5) [HTML](0) [PDF 963.61 K](5)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对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认知并对其采取行动的过程,为下一步制订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2024年1-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湖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的1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2DM患者对CVD的风险认知可归纳为3个主题:风险知识来源及感知不全(知识来源单一 、信息甄别困难、风险感知薄弱);认知偏差(乐观偏差认知、悲观偏差认知);风险控制(行为自律、执行情绪化、动机缺乏)。结论 T2DM患者对CVD风险认知不足与偏差并存,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通过系统性宣教、心理支持及社会联动,改善患者的CVD风险认知,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
    12  脑卒中患者康复动机干预策略的范围综述
    蔡静怡,刘贝雪,汪秋伊,宋明阳,祁雯倩,周兰姝
    2025, 42(5):49-5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12
    [摘要](4) [HTML](0) [PDF 1.13 M](3)
    摘要:
    目的 通过范围综述明确现有的脑卒中康复动机干预策略的特征和主要内容。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和数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康复动机干预方案包括动机性访谈、虚拟现实技术、游戏疗法、康复辅助技术、动物辅助疗法、奖励策略、基于理论模型和远程专业指导;干预时机为亚急性期、恢复期和慢性期;干预频率多为1次/周;干预时间多为12周;结局指标为康复动机。结论 应重视脑卒中康复动机,并基于现有的干预策略特征,构建出本土化的康复动机临床干预方案。
    13  非计划重返重症监护室风险预测工具:范围综述
    龙建英,曾林,陶蕾,蒋由飞,张志刚
    2025, 42(5):54-5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13
    [摘要](3) [HTML](0) [PDF 1.92 M](2)
    摘要:
    目的 评估非计划重返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风险预测工具的构建与验证,探讨其临床应用潜力。方法 采用范围综述方法学框架,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1日。结果 纳入19项研究,含18个模型,非计划重返率为2.36%~9.93%,12 个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超0.75。年龄、呼吸、心率、性别、疾病诊断等为非计划重返ICU常用的预测变量。结论 13 个模型以工具的形式呈现,多数模型展示了较好的区分能力。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在提高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但模型可解释性、临床适用性及外部验证需进一步研究。未来需提升模型普适性和准确性,优化临床应用,并开发更直观、用户友好的模型。
    14  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魏书媛,王吉,韩东,温振玉,刘欣,周豪杰,周武红
    2025, 42(5):59-6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14
    [摘要](7) [HTML](0) [PDF 971.14 K](7)
    摘要:
    目的 调查并分析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针对性地开展运动康复依从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86例中青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HF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中青年CHF患者的运动康复依从性得分为(22.01±13.20)分,处于较低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规律运动习惯和医护人员的运动康复知识指导是影响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中青年CHF患者运动康复知识的指导,依据患者实际制订个性化运动指导方案,提高运动康复的依从性,改善运动康复效果。
    15  抑郁障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与童年期虐待类型的关联
    任高跃,詹雨欣,张瑾,张慧
    2025, 42(5):63-6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15
    [摘要](2) [HTML](0) [PDF 1.01 M](1)
    摘要:
    目的 分析抑郁障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health risk behaviors,HRBs)的潜在类别及其与童年期虐待的关系,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大庆市某精神专科医院收治的413名抑郁障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童年期虐待量表-简版、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抑郁障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危险行为类别与童年期虐待的关联。结果 抑郁障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分高危风险行为组(52.00%)和不良生活方式组(48.00%);经历情感虐待的抑郁障碍青少年出现在“高危风险行为组”的风险增加3.71倍。结论 抑郁障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存在不同类别,经历情感虐待者出现在“高危风险行为组”的风险更高。未来应根据抑郁障碍青少年特征及童年期虐待经历,开展针对性的群组干预。
    16  术前国际标准化比值与肝移植患者术后谵妄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徐子恒,高凤莉,靳斌,吕茵茵,杨同男,王克芳
    2025, 42(5):68-7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16
    [摘要](3) [HTML](0) [PDF 976.80 K](1)
    摘要:
    目的 分析术前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与肝移植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非线性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523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病例综述法评估POD。 结果 肝移植患者POD发生率为14.34%。术前 INR与POD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χ2=7.06,P=0.029),术前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与POD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肝移植患者中,将术前INR水平维持在1.43以下能降低肝移植POD发生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前INR水平,将其控制在安全界值范围内。
    17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孕妇妊娠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张慧,屈利洁,单春剑,朱珠,周晖,乌兰,蒲丛珊
    2025, 42(5):73-7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17
    [摘要](3) [HTML](0) [PDF 954.69 K](2)
    摘要:
    目的 了解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bstetric antiphospholipid sydrome,OAPS)孕妇的妊娠体验。方法 2023年9-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妇产医院收治的17例OAPS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Colaizzi的现象学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OAPS孕妇的妊娠体验共归纳出4个主题:妊娠过程中存在多重困境;妊娠期用药自我管理困难;妊娠过程中的回避与应对;存在多种未满足需求。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OAPS孕妇妊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给予其科学、有针对性的妊娠期管理,以促进母婴安全。
    18  大肠癌患者幸福感体验的诠释性现象学研究
    吴秋盈,王芹,郭媛媛,刘晏萌,吕淑祯
    2025, 42(5):77-8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18
    [摘要](4) [HTML](0) [PDF 955.85 K](2)
    摘要:
    目的 探究大肠癌患者对幸福感的体验及其意义建构过程,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人文视角的干预依据。方法 2023年4-8月,采用诠释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8例大肠癌化疗期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大肠癌患者的幸福感体验共析出3个核心主题:创伤后心理重构与意义追寻、家庭与社群支持的情感联结及医疗资源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研究揭示患者通过心理调适、社会互动与环境适应主动建构幸福感,其体验呈现动态性与主体性特征。 结论 大肠癌患者的幸福感体验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需从患者主体视角出发,整合心理支持、家庭协作及社会资源优化策略,构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路径。
    19  婴幼儿照护者顺应性喂养行为的阻碍因素分析:基于COM-B模型的质性研究
    王雪,孔燕,李智慧,于桂玲
    2025, 42(5):81-8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19
    [摘要](3) [HTML](0) [PDF 961.68 K](3)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照护者顺应性喂养(responsive feeding,RF)的阻碍因素,为医护人员制订RF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10-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21名婴幼儿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以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apability opportunity motivation-behavior model,COM-B)模型为指导,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共提炼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能力因素(对RF认识模糊、喂养环境认知与实践技能欠缺、喂养信号识别困难),机会因素(家庭支持缺乏、专业支持不足、宣传推广工作薄弱),动机因素(负面情绪影响、传统思维限制、照护者喂养信念的内在驱动)。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婴幼儿照护者实施RF的阻碍因素,加强医院、社区和家庭的协同合作,多方面满足照护者的需求,促进照护者喂养行为转变。
    20  群组轨迹模型在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林颖露,张华芳
    2025, 42(5):85-8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20
    [摘要](7) [HTML](0) [PDF 956.09 K](3)
    摘要:
    21  预防性造口患者炎症营养指标评估与营养管理的研究进展
    费菲,蔺潇,孙霞,秦芳,宋军,张筱晗
    2025, 42(5):89-9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21
    [摘要](4) [HTML](0) [PDF 960.28 K](1)
    摘要:
    22  中美单兵急救包发展演进与功能架构的比较研究
    商之涵,张洁,王玮莉,张蓉,赵月琳,高爽
    2025, 42(5):93-9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22
    [摘要](2) [HTML](0) [PDF 930.75 K](3)
    摘要:
    23  降噪技术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曹明伟,江智霞,张霞,徐楠,陈青青,张芳,杨霞
    2025, 42(5):96-9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23
    [摘要](6) [HTML](0) [PDF 991.28 K](3)
    摘要:
    24  围术期患者饥饿感管理研究进展
    陈涵彬,周俊,付双林,付雨星,陶丹阳,钟君
    2025, 42(5):100-10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24
    [摘要](4) [HTML](0) [PDF 960.17 K](3)
    摘要:
    25  上海市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预测分析
    黄锐,陈礼静,庹焱,潘诗悦,储静,吴蓓雯
    2025, 42(5):104-10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25
    [摘要](12) [HTML](0) [PDF 1.47 M](2)
    摘要:
    目的 分析2003-2022年上海市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状况,提出2023-2027年上海市护理人员的数量预测值,为上海市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上海统计年鉴》数据,描述性分析2003-2022年上海市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采用灰色模型(grey model,GM) (1,1) 对上海市未来护理人员的需求和规模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2003-2022年上海市注册护士数量平稳增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断改善,但与目标要求相比仍存在提升空间。GM (1,1) 经检验显示,后验差比值(C)均≤0.35,小误差概率(P)均为1,显示出高预测精度和良好拟合效果。预测结果显示,到2027年,上海市注册护士数预计为155 866人,上海市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预计为5.67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注册护士占比约为0.50,医护比预计为1∶1.43,床护比预计为1∶0.79,基层机构注册护士为38 847人。结论 上海市注册护士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护理人力资源不断改善。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应进一步优化上海市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平衡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进一步丰富护理人员结构并充分发挥应用价值,推进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政策的落实。
    26  非药物干预对社区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的短期及长期效果: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陈研博,郭欣怡,贾萌萌,王颖敏,钟丽容,李琨
    2025, 42(5):109-11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26
    [摘要](6) [HTML](0) [PDF 997.33 K](3)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非药物干预方式对社区脊髓损伤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抑郁的短期及长期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ProQuest、Scopus、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非药物干预方式对社区SCI患者抑郁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使用Review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6项随机对照试验、1943例社区SCI患者,涉及5种非药物干预方式。以干预结束后随访时间是否超过 3个月区分长期、短期效果:(1)心理干预短期内可改善抑郁(P=0.01),长期效果不显著(P=0.56);(2)运动疗法短期内可改善抑郁(P<0.001),长期效果证据不足;(3)健康教育短期内可改善抑郁(P=0.03),长期效果证据不足;(4)职业康复仅1项研究,长短期效果证据不足;(5)混合疗法短期效果不显著(P=0.09),长期效果证据不足。结论 各类非药物干预方式中,心理干预、运动疗法、健康教育能够在短期内有效改善社区SCI患者的抑郁,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各类非药物干预对社区SCI患者抑郁的长期效果。
    27  自伤性心脏破裂伤伴左侧血气胸患者一例的术后护理
    沈晓玲,张金换,杜锦萍,吴菁,江萍
    2025, 42(5):114-11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5.027
    [摘要](1) [HTML](0) [PDF 932.72 K](2)
    摘要:
    总结1例自伤性心脏破裂伤伴左侧血气胸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合理镇痛下实施呼吸道净化护理促进肺康复;个体化心理护理改善患者情绪,避免再次自伤;白噪声联合本森放松疗法,改善睡眠预防ICU综合征;阶梯式心肺康复训练,重塑心肺功能;ICU延续护理。经过7 d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稳定,转至胸外科继续治疗,住院14 d后康复出院。随访至术后3个月,患者状态良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